臨床應用的最具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玻璃是由美國人研制的組成為(wt%)Na2O 24. 5、CaO 24、SiO2 45、P2O56.0的玻璃(即生物玻璃45S5)。這種玻璃不僅對人體無害,親和性好,而且可與自然骨骼牢固地結合在一起。其結合機理可解釋如下:
生物玻璃植入人體內(nèi)部,從玻璃的表面溶出Na+,生成富硅溶膠體層,在此溶膠層的自然骨一側,骨成長細胞繁殖成為骨膠原纖維,隨著Ca2+及P5+的溶出,在骨膠原纖維周圍形成羥基磷灰石晶體,并結合在一起。即由活性磷灰石層同有機物質的結合,從而表現(xiàn)出活性玻璃與骨骼的牢固結合性能。
臨床研究表明,生物活性玻璃作為人工骨材料長期埋入組織體內(nèi)是穩(wěn)定的。45S5生物玻璃塊在動物體內(nèi)長期放置,無機械損傷或界面損壞現(xiàn)象。
目前,正在探索可與骨骼牢固地結合,并且比骨骼的機械強度高、疲勞小的材料。其研究方向是:①通過析出磷灰石的微晶玻璃中析出其他晶體進行強化;②將磷灰石多晶體與無機纖維復合進行強化;③將含有CaO和P2O5的玻璃、微晶玻璃或磷灰石多晶體涂敷于氧化鋁或不銹鋼上等等。
經(jīng)動物試驗結果確認,羥基磷灰石在生物體內(nèi)安全,與骨組織、皮膚組織的親和性良好,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臨床應用。
目前國內(nèi)外已將羥基磷灰石用于人工齒根、骨缺損,腦外科手術的修補、填充等;用于制造耳聽骨鏈和整形整容的材料。
此外,羥基磷灰石陶瓷在醫(yī)學上還作為治病時植人體內(nèi)的藥物釋放載體-人工骨核,治療骨結核時應用。這種應用主要是將羥基磷灰石陶瓷(人工骨核)作為抗結核藥-利富平載體,使裝有藥物的羥基磷灰石陶瓷植入結核病灶處,持續(xù)釋放藥物,產(chǎn)生局部高濃度,殺滅結核桿菌,達到控制殘余感染、防止復發(fā)的目的。這種方法,由于全身的藥物濃度低,可防止藥物的副作用。
這種作為藥物釋放載體的羥基磷灰石人工骨核,要求內(nèi)部有分布均勻的連通氣孔。當裝滿粉狀藥物的羥基磷灰石人工骨核放入體內(nèi),由于體液對人工骨核是潤濕的,在毛細管力作用下,體液可以進入核內(nèi),將粉狀藥物溶解。由于核內(nèi)外存在藥物濃度梯度,高濃度藥液向低濃度處擴散,核外藥液不斷被吸收,核內(nèi)藥液則不斷滲出,直至藥物全部釋放。
用這種方法可對胸腰結核、骶骸關節(jié)結核、股骨大粗隆結核等病例進行治療,起到良好的療效。
磷酸三鈣的組成、結構、物性等與羥基磷灰石相似,因此其生物特性如生物相容性、生物親和性也與羥基磷灰石非常相似。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,也進行了臨床應用。由于其溶解度比羥基磷灰石要大一些,也即其骨置換速度較快。因此,最初的應用是做成多孔體,用于骨缺部位的填充或用作頭蓋骨,植入體內(nèi)后新生骨徐徐進入燒結體的孔中,最終將被自身骨所置換。即磷酸三鈣具有誘發(fā)新生骨生長并能被間質細胞吞噬而逐漸從植入部位消失的性質。
但在降解過程初期,其強度較低(低于金屬和非降解材料)。當完全被自身骨質所代替時,其功能優(yōu)于金屬和非降解材料。
最近還進行了在金屬Ti、Ta上涂復TCP用作人工骨根的應用。中心部位是金屬鈦,外側是TCP陶瓷和聚碳酸酯的復合材料。此外,粉末狀TCP還應用于因齒周病導致的骨缺損充填材料。
2.羥基磷灰石陶瓷的臨床應用
3.磷酸三鈣陶瓷的生物特性及應用